一(yī )
清代陈昌治刻本【说文解字】一
【卷【一】】【【一】部】
惟初太始,道立于【一】,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凡【一】之属皆从【一】。弌,古文【一】。于悉切
一说文解字重文
弌小篆
一 —— 说文解字白话版
【一】,开天辟地之初、万物形成之始,道立于【一】体化的浑沌,然后造化分出天地,化成万物。所有与【一】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【一】”作边旁。弌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【一】”。
清代段玉裁【說文解字注】
惟初大極。道立於【一】。造分天地。化成萬物。漢書曰。元元本本。數始於【一】。凡【一】之屬皆从【一】。【一】之形。於六書爲指事。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,自序所謂分別部居,不相襍廁也。爾雅,方言所以發明轉注假借。倉頡,訓纂,熹及凡將,急就,元尚,飛龍,聖皇諸篇。僅以四言七言成文。皆不言字形原委。以字形爲書。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。實始於許。功莫大焉。於悉切。古音第十二部。○凡注言【一】部,二部,以至十七部者。謂古韵也。玉裁作六書音均表。識古韵凡十七部。自倉頡造字時至唐虞三代秦漢,以及許叔重造說文曰某聲,曰讀若某者。皆條理合【一】不紊。故旣用徐鉉切音矣。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。又恐學者未見六書音均之書。不知其所謂。乃於說文十五篇之後。附六書音均表五篇。俾形聲相表裏。因耑推究。於古形,古音,古義可互求焉。
一